植信投資研究院秘書長鄧志超分析,疫情散發對食品供應構成利淡影響,而豬肉價格的筑底回升,則減弱了其對CPI的拉低影響,總體看,上月CPI同比進一步上行,主要受到了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。
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坦言,疫情反復對物流的干擾,或推升鮮菜等食品價格,但該影響更多是脈沖式的,隨著疫情的緩和、線下場景的修復,部分服務業漲價壓力或加速釋放。另一方面,生豬產能的調整正推動豬肉價格環比轉正,后續應關注豬肉漲價的節奏。
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坦言,上月CPI同比漲幅高于市場預期,豬肉價格觸底回升、疫情帶來的囤貨與供應受阻,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輸入型通脹壓力,是CPI抬升的主因。他強調,4月中國核心通脹同比回落至0.9%,錄10個月來新低,預示當前通脹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。
“保供穩價”效果持續顯現
PPI方面,4月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0.3%,漲幅較前值回落0.4個百分點;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%,漲幅擴大0.1個百分點。上月PPI同比漲幅中,價格翹尾和新漲價因素分別影響約5.9和2.1個百分點。
董莉娟補充說,得益于“保供穩價”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,被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,價格漲幅回落的有22個,較3月增加1個。
應習文觀察到,上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續強勢,俄烏危機亦引發天然氣價格大漲,加之內地疫情散發對石油價格漲幅的限制,PPI同比高位回落。不過,國內價格仍在承受外部通脹的傳導壓力,且4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走軟亦引發進口成本的增加,“從生活資料價格看,PPI向下游傳導的效應已有所增強”。趙偉認為,上月PPI同比漲幅的回落幅度仍低于預期,這與生活資料價格上漲韌性較強有關。
本月CPI料續“溫和上行”
展望未來,鄧志超直言,上月CPI、PPI同比漲幅的“一升一降”,令兩者“剪刀差”進一步收窄。他預計,受疫情散發和豬肉價格筑底回升影響,5月CPI同比或續“溫和上行”之勢;PPI同比可能因翹尾因素的減弱,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疊加影響,處在進一步回落的態勢中。
趙偉重申,潛在通脹風險的集中釋放等,可能令CPI抬升幅度與節奏前移。他續稱,疫情反復對物流的干擾等,或階段性對商品供給和成本構成影響,且高企的油價、重啟的“豬周期”,亦或引發“豬油共振”的可能性。此外,國際糧食、化肥等價格對國內的傳導,或成為通脹的潛在擾動因素。
應習文提示三大關注點,一是豬肉價格進入回升周期后,對CPI的壓制作用將明顯削弱,在外部輸入性壓力下通脹中樞大概率將整體回升;二是上游價格上漲壓力正加速向下傳導,CPI中的制造業產品價格亦正走強;三是疫情引發的囤貨需求增加對價格構成暫時沖擊,而局部工業停產、供應鏈受阻等或在未來影響部分供給。他并指,當前市況下,結構性貨幣政策和疏通利率傳導機制更為重要,“貨幣政策只是輔助,現時的核心任務仍是撲滅疫情和保障供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