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特區政府須提高開拓土地的效率,并與發展商在長遠供應上達成共識。
香港有沒有地產霸權?恕我坦白,當然有!但發展商是否一定是洪水猛獸?不是!在乎特區政府是否施政有為及正確。房屋政策本應官民互動,合之有利。
官商制訂長遠供應目標
事實上,發展商建設香港有貢獻,過去建造了質素上乘的單位,配套完善的商場。特區政府必須重掌房產主動權,而發展商也應響應此主動權。
時代局勢在變,新一屆特區政府與發展商應達成一定共識,制訂一個私樓供應長期增加不少于50%、不多于100%的發展目標。發展商會愿意配合嗎?我們要明白之前并沒有取得共識的條件,但新一屆特區政府即將赴任,發展商有必要與政府取得更多共識。
香港未來勢將走向內地共同富裕的大局,發展商長遠如何延續財富到兩代及三代?由現在的“厚切”獲利走向薄利多銷是一個正確途徑。所謂薄利多銷,即是用量產盈利取代價格盈利。汽車正正是量產盈利的最佳例子,但要做到量產必須要有高效率產業鏈,以及足夠的原材料供應,所以若想增加土地供應,特區政府要提高自己效率并有責任開拓土地。
如果土地供應持續不絕,發展商不單沒有吃虧,“令更多人置業”亦合乎特區政府的長遠方向。筆者認為,不少發展商也樂意轉型,但現在并沒有條件這樣做,因為特區政府的效率太慢,根本配合不到量產,“接受小部分人的反對”永遠造不到地,只會令大部分人失望。供應未能配合,發展商亦只能走回舊有的盈利方式待價而沽。
特區政府應當與發展商一起定下建屋目標,當發展商見到政府的效率和建屋的決心,筆者認為官民取得共識將供應增加一倍,市場上是能夠承受得起的,將以良性反應為主。樓價會因為供應增加而下跌?看官需要知道,薄利多銷只會令發展商如Tesla一樣,在量產下賺少一點,不可能令發展商蝕本去興建房屋,只要一有蝕本危機,政府土地就會流標,供應鏈會即時停止。
發展商薄利多銷賣樓
要樓價再低于現在成本線?除非特區政府肯平賣土地。那么,政府支出、消費券、資助房屋的資金從何來?官民有了薄利多銷的共識可制造一重要的誘因,就是令發展商將現在可以運用的單位提前兩三年推出?!傲钭疃喙谑值陌l展商將供應提早推出,才是增加短期供應的上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