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香港樓價過去兩年間處于停滯,按揭放寬令換樓趨活躍。
香港人漸漸走進二元化世界,傳媒報道的“事實”已不容易去影響公眾,反而公眾喜歡選擇和修正“事實”去迎合自己的立場,出現極端的二元化趨勢。
近日手表市場有人高唱市場“炒?”了,亦有KOL(意見領袖)表示手表價格已在不知不覺中升得更高。筆者不是買賣手表的專家,但這種各走極端的情況與地產市場相似。香港人買樓,“淡友”享受自己的世界,另一方面,“好友”也享受自己的世界。這情況令真正買樓和買錶的人都會感到很迷惑,看不到真相,兩個極端群體勢均力敵。而真相只得一個,即是說資訊帶來的偏差率有一半左右,制造了很多市場謬誤。明白不同群體的心態,就可以將投資看得更加清楚了,所以筆者的公司訓練員工簽單,最重要是一個“知”字,知真相、知客戶心理,就有生意做。
當下的樓市是一個“平行時空”,購買力不對等的板塊形成了富裕族群和草根族群兩股力量。在同一個屯門區,有2萬元呎價的樓花出售,亦有1萬多元的二手全海景、地鐵基建概念物業。
當然,草根族群(無資產者及非高薪人士)的購買力是有上限的,當樓價大幅上升,草根族群能追價的空間不大。社會矛盾通常會在通脹、量寬時期被激化,但香港樓價在過去兩年間處于停滯,又化解了不少矛盾,如今加上按揭放寬令換樓活躍,細單位放盤因此大增,更令細單位樓價微調,當下反而出現了上車良機。這個良機會在經濟回復之后消失,細單位樓價會隨著工資和租金走高而重拾升勢。筆者仍認為,買住宅是上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