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近年來,蘭州當地向全球輸送了眾多的拉面人才。\大公報記者郭濤攝
來自尼日利亞的金佑琪,大學期間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成為蘭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研究生。在和牛肉面“一麵之緣”后,萌生了學做拉面的想法。
金佑琪堅持利用課后空閒去拜師學藝。在梁順儉的培訓學校,她要從最基礎的“和麵”學起。金佑琪練到肌肉無力,胳膊疼痛,手臂幾度都痛到抬不起來。除了胳膊酸痛,拉面麵型也是一大難題。蘭州牛肉面有毛細、二細、二柱子、大寬、蕎麥棱等十幾種麵型。為了研究麵的形狀和粗細變化。金佑琪每天要拉超過500次的麵。她用一天又一天的堅持和汗水,證明著對中國美食的熱愛。老師和同學們也對來自異國他鄉的學生非常熱情,從和麵到溜麵,每一個步驟都教得無比認真,毫無保留的講解給金佑琪。
金佑琪回到尼日利亞后,擔任漢語實習教師。除了教授中國文化,她更愿意分享來自中國的美食。她說,要“拉”近中非友誼,將中國美食帶回尼日利亞。